中小公募逆袭:豪赌子公司“翻身”

首席广告策划公司:恒略品牌营销策划设计公司      南昌广告公司

作者 贾华斐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虽然开闸不久,但在信托业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子公司迅速成为诸多融资方青睐的合作伙伴。

相较公募,子公司有团队有项目即可上马,具有赚钱快、利润高的特点,也使其迅速成为基金公司,尤其是一些困于公募业微利的中小基金公司大力发展的业务。刚刚开始披露的基金公司半年报,已初显了基金子公司的赚钱效应。

 

但是,在项目迅速上马背后,子公司项目审核、渠道销售及刚性兑付风险也逐渐显现,在一些基金公司,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不同的管理文化,也成为公募子公司团队流失的“导火索”。

 

规模激增

 

证监会数次披露的数据,足以表明公募子公司规模扩张的迅速。

 

根据公开披露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证监会批准了34家基金子公司,其中有19家已经开展了业务,总规模超过600亿元;而到了今年6月底,证监会核准设立的38家子公司中,管理账户已经达到368个,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500亿元,约占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的16%。

 

尽管此后没有新的官方数据出炉,但近期业内流传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份公募子公司的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

 

几乎每两个月基金子公司的规模就能“翻一番”。业内人士预计,随着规模扩张基数增大,虽然子公司业务翻番的速度可能会放缓,但到今年年底,公募子公司总的管理规模超过6000亿应该不是问题。

 

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而如果保持这样的势头,未来两年内,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规模就将超过公募业务。

 

从另一方面说,券商的资管规模快速增长也给基金子公司扩张增添了信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券商资管规模已超过3.5万亿,较2011年底的规模增长了十几倍,且早已超过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机构业务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以往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主要客户是社保、企业年金等大型机构客户,这两类客户虽然具有规模稳定、投资周期长的优点,但是规模的增加却较为缓慢。在今年以来的非公募业务增长中,基金子公司已成为规模增长的最大来源。

 

中小公司逆袭

 

上述机构业务人士介绍,此前,获得社保和年金管理资格的都是大型基金公司,再加上最早专户业务也有200亿元规模的限制,以往的非公募业务上几乎是大型基金公司的专利。但在专户门槛取消和子公司业务开闸后,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迅速发展,规模已迅速超过其公募业务。

 

在子公司设立速度上,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就已赶超了同行。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整个基金行业共有超过40家基金子公司成立。从去年11月开闸到今年2月份,成立最早的前20家基金公司中,有13家均为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小型基金公司,这13家中,有8家为2010年之后设立的次新基金公司。其中,红塔红土、华宸未来等基金公司在发行公募产品之前,子公司业务就已达到了一定规模。

 

据记者了解,目前小基金公司中,有数家公司的子公司管理规模已超过母公司。

 

利润新来源

 

对于中小公司,尤其是次新公司而言,子公司业务对其收入和利润的贡献效果极为明显。

 

有公募子公司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普遍较小,多数小型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左右。目前子公司业务经营成本也不高,办公地址和设备往往由母公司提供,并不占用子公司注册资金,以一年几百万元的成本从信托挖来一个团队之后,即可出去找项目,开展业务。

 

除传统的投资型专户业务并入子公司外,目前子公司主要从事的通道业务及融资类项目都属于单个项目金额较大的业务,能迅速提升业务规模。因而,公募子公司业务开展一年内实现盈利并不是很困难。

 

过去几年,公募基金等传统业务一直受到毛利率低、规模增长缓慢的“瓶颈”制约,与之相比,子公司业务的规模快速增长,盈利水平也远超公募。

 

正在披露的上市公司中报,也可以看出子公司对基金公司的业绩贡献。比较典型的是天弘基金和兴业全球基金。数据显示,天弘基金上半年营收增长21%,利润大增82.33%;而兴业全球基金营收增长36.24%,净利润增长了61.7%。

 

其中,天弘基金依靠余额宝,公募规模有明显增加。不过,余额宝于今年6月17日才正式推出,不到两周的管理费收入甚至不足以覆盖前期的开发成本,对整个天弘基金上半年的收入贡献几乎可以忽略。而兴业全球上半年的公募规模较去年末基本持平,并没有明显增长。

 

“增长主要来自子公司业务。”天弘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

 

这两个样本足以说明公募子公司业务对基金公司的意义所在:短期内,子公司可以迅速实现收入的增长,且相较传统业务,子公司的利润率更高。

 

风控隐患渐显

 

有意思的现象是,目前规模发展最为迅速的子公司,并非传统大型基金公司。截至目前,子公司业务规模较为靠前的公司主要有民生加银、工银瑞信、招商基金等银行系基金,此外,如金元惠理、新华基金、天弘基金、华宸未来、万家基金等公司的子公司规模也增长较快。

 

反倒是华夏、易方达等大型基金公司对于子公司业务显得较为保守,规模增长也并不明显。

 

而在记者接触的券商、信托、财务公司等与基金公司子公司有过合作的人士看来,中小型基金公司子公司规模激增的情况恰恰成为行业的一大隐忧。

 

“就我接触的情况而言,大公司的子公司对项目比较挑剔,风控比较严,往往会提出第三方担保、托底等条款。反而是一些小公司,对项目方的态度比较积极,如果给出比较高的融资成本,略差一点的项目也能做。”一位项目方人士介绍。从项目审批的过程来看,小公司的流程也更短。“感觉公司更在乎是否能挣到钱,给的授权比较多,有些公司甚至都没有什么风控安排,往往是领导‘点头’就可以上马了。”

 

另一方面,对一些次新基金公司而言,员工自身与公司磨合时间较短,对公司尚未产生认同感,子公司团队往往来自于信托公司“挖角”。一位来自信托的公募子公司人士介绍,信托公司历来是高激励机制,底薪不高,但有的公司给个人的项目提成能够达到40%,公募挖人时,多数公司采取了高底薪的薪酬体制,但同样有不错的激励政策,这使得员工对促成项目的意愿较高。

 

这种背景之下,项目的质量也成为业内较为担忧的问题。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