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木材贸易贷款“变脸”

首席广告策划公司:恒略品牌营销策划设计公司    南昌策划公司

作者夏心愉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木材贸易的银行融资在过去两年里似乎坐了一把“过山车”。过度融资、钢贸借壳、关联方联互保,成为三大隐忧。木材贸易的银行融资在过去两年里似乎坐了一把“过山车”。

 

在钢贸危机初起时期,长三角一带的银行对钢贸授信不断收口,而基层需要完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指标却节节攀高,银行基层工作人员对旧有贷款模式的路径依赖,曾一度让和钢贸贷款模式趋同的木材贸易等行业成为一些银行拉升业务量的“香饽饽”。但到了“后钢贸危机时代”,银行对于福建籍贸易商整体的“神经过敏”,以及对钢贸借壳融资、旧有联互保模式存在隐患的担忧,让木材贸易行业的日子越过越紧。

 

“今年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位于上海市郊的一家木材贸易市场经理陈某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无奈摆摆手,“银行态度明显变了,贷款越来越难。”

 

陈某对银行授信态度的猜测得到了印证。本报从数家银行内部获悉,“木材贸易”自今年上半年开始就陆续登上了部分中小银行的风控预警行业名单,一起上榜的还有石材贸易,个别银行还预警了本地的水产、茶叶、酒品贸易等行业。

 

“烫手山芋”

 

某城商行支行行长告诉本报,他所在的银行指令是“木材、石材不得准入”。但为了不重蹈钢贸崩盘的覆辙,对于存量贷款,银行间已有默契,并没有急剧收贷。

 

至于银行为何开始防控木材贸易行业,福建籍、资金出离主业、钢贸借壳融资、和钢贸一样的互联保模式,是本报从银行评审部门听闻的关键词。

 

上述城商行支行行长告诉本报,“三材贸易”(钢材、木材、石材)本有接近性,因此木材贸易也染上了污名,成了银行的“烫手山芋”。

 

在一家擅长中小业务的股份制银行资深业务经理看来,原木贸易贷款首要的风险是“过度融资”,而套出的贷款资金往往被用于主业以外的房地产投资或高利贷拆借。

 

这名服务福建莆田原木贸易商客户多年的业务经理说:“贸易商进口木材一般都通过国有贸易公司代开信用证,贸易商实际只需支付保证金,但贸易商在银行的信用贷款会以进货总额进行授信。”

 

该业务经理举例称,一批贸易商如果一起进口1亿元货物,通过国有贸易公司,其只需支付10%保证金,即实际资金需求1000万,但在银行,贸易商则以实际进货需求为依据,贷款1亿,这其中相当于套出9000万资金。

 

“多套出的钱可以部分拿来再做保证金进货,然后再在银行融资,相当于再放大杠杆,也可以做主业以外的风险投资。如果滚动进行这样的贷款,就相当于长期占用了一笔资金。”上述业务经理说,这种“主业以外的风险投资”标的多为房地产,或是行业间均价“月息三分”的高利贷。而这在木材贸易行业内,甚至相关银行人士间,已经不是秘密。

 

值得注意的是,据上述业务经理称,沪上个别银行其实还保守着一个秘密:去年,曾有莆田木材贸易商部分套用银行信贷资金向浙江台州某房地产项目投资了四五亿,后因项目问题数亿资金有去无回,投资人变成了“小股东”。但此案例的处理结果如同2010年底的钢贸“宏冶”事件,投资人变卖其余资产,并在同乡间筹资,依靠“家丑不外扬”的闽商群体力量吃进所有坏账,填平银行贷款。

 

但该业务人士仍觉心有余悸:“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年,行业资金面已经很紧,恐怕坏账就无法填平了。”

 

“原罪”

 

除了上述问题,木材贸易本身藏有的“原罪”也使银行日渐警惕,而钢贸崩盘则使这些“猫腻”一一曝光。其中,最引银行关注的便是关联方的联保互保和销售上的做大账目。

 

据上述业务经理称,在木材贸易的各种担保行为中,往往出现业主之间互相担保、互通资金;融资方、担保方、交易方之间有着内部关联。更有甚者,数家互联保企业可能出自一个实际控制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整个“三材”贸易行业的“食物链”里还养活了虚假注册公司“一条龙”服务机构。当银行逐渐发现其中问题并对联保企业的经营年份和营业资质有一定要求后,“一条龙”服务机构开始了养“壳公司”的新业务。

 

“与他们依托地缘优势形成的‘自己人’关系不同,贷款银行间是竞争对手关系,缺少通气机制,难以看清这个资金暗箱。”有银行人士告诉本报。

 

此外,为了“配合”不少银行开发的“客户打分机制”,部分木材贸易企业的销售合同存在一定水分;甚至于有关联公司之间自体走账,以形成足额销售量,匹配银行的贷审要求。

 

事实上,木材贸易商靠银行融资做大家业的思路打开得比较晚。“近几年,一批原木商看到同来自福建的周宁人(钢贸商多为福建宁德周宁地区人士)靠融资迅速发家,才开始模仿这套做法。”上述业务经理称,3年前,他所在的股份制银行对木材贸易的贷款的最宽松极限是“房产抵押放大11来做”,近年来原木贸易商开始搞各种协会、联保群,使得贸易融资和依托担保的经营性贷款越放越多。

 

除了融资方面的风险,该业务经理表示,木材贸易贷款的风险还在于木材进口周期中的价格波动风险。“每一立方米木材进口价格依据品种不同约800元到1500元,进口运输过程的涨跌幅度本身不大,最厉害不过相差100元。但由于依托国企开信用证的保证金只需10%,相当于运用9倍杠杆。这样一来价格波动风险就被放大,融资过度造成贸易商对货物把控力度不够。”

 

分享到: 更多